发现“下沉式房间”,琅琊台遗址考古又有新进展!

继夯土基址、排水设施、石铺道路等重要秦汉遗迹被发现后,琅琊台遗址考古发掘又有新进展!近日,记者采访获悉,考古队员在之前发现的高台建筑东部发现一处“下沉式房间”,他们推测该“房间”或与之前发现的三列并排的陶管道相关,2024年琅琊台遗址发掘工作将围绕该“房间”周边展开,旨在探索该“房间”的用途,为全面了解山顶高台建筑的形制提供有效信息。

发现“下沉式房间”,琅琊台遗址考古又有新进展!

2019年以来,为配合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与青岛市黄岛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琅琊台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经考古发掘证实,位于琅琊台遗址中心,坐落在海拔高度183米山顶的“大台”主体是一座秦汉时期高台建筑基址,发现台下房间、排水设施等重要遗迹,佐以早先发现的秦代刻石,基本可推定其为秦始皇所筑之琅琊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基址遗存:“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广五里。”通过复原测量,最上层台基东西长约61米、南北宽约39米。

发现“下沉式房间”,琅琊台遗址考古又有新进展!

发现“下沉式房间”,琅琊台遗址考古又有新进展!

通过持续考古发掘,台基西侧基本被全面揭露,壁面可观察到厚度8厘米左右、均匀的夯层,土质坚硬,夯面平整,工程质量极高。在平行于夯土台基的边缘,考古队员发现了排水设施一组,由入水口、地下管道和石砌地漏构成,自北向南排水。入水口在房间以北的走廊西侧,由夯土上挖出的水沟和石砌水池两部分构成。除台基西侧外,大台东北部地势较低处也发现一段陶管道,此处陶管体量普遍较大,三列并排,由南向北排水,推测在其南侧应存在有较高排水需求的重要附属建筑。

发现“下沉式房间”,琅琊台遗址考古又有新进展!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琅琊台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吕凯介绍,该区域位于高台建筑的东部,在2023年的发掘中考古队员发现了一条秦代的石铺路面,而在路面北侧他们又发现了一处比路面要低两米左右的“下沉式房间”。

发现“下沉式房间”,琅琊台遗址考古又有新进展!

“今年的发掘,主要是在2023年的发掘区的基础上,向北扩展,目的就是为了把这处‘房间’揭露完整。”吕凯说,根据之前发现的一些线索,他们推测,这处“房间”很有可能与之前发现的三列并排的排水管道有关。“这处‘房间’很有可能是排水管道的源头,或者说它的入水口可能就在这个‘房间’之内!”吕凯说,他们希望通过今年的发掘工作,进一步找到这些推测的证据,同时探索高台建筑东部这一部分区域建筑功能的问题,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整个山顶高台建筑的形制、功能以及性质。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鲍福玉)

相关链接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乃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复十二岁,作琅琊台”的记载,考古发现的“大台”基址为体量巨大、标准极高的建筑工程,正与文献对应。另外,发掘中还发现了稍晚的重修改造迹象,包括台下房间废弃并填以夯土,地下管道堵塞而改为板瓦铺就的明沟等。据层位关系,重修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时期。史料载始皇筑台后秦二世、汉武帝亦曾东巡至琅琊,礼祠四时主,重修或与之相关。

琅琊台遗址主体为秦汉时期大型高等级建筑,是秦始皇“发三万户”修筑的皇家工程,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考古发掘为秦汉时期高等级建筑尤其是高台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出土建筑遗物主要涉及战国、秦及西汉三个时期,体现出时代和文化差异,是进行战国秦汉时期建筑材料分期断代研究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

作为秦汉皇帝巡视山东的重要地点,琅琊台遗址一系列考古新发现充分体现了今山东地区在秦汉统一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了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遗址的保护、阐释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管理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omar.cn/archives/636.html

(0)
上一篇 2024 年 5 月 29 日
下一篇 2024 年 5 月 29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