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童心

大师的童心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

苗连贵

汪曾祺有一句名言:多年的父子成兄弟。他对儿子就不用说了,自降辈分,“童心”得可以。他的两个小女儿,非但不怕他,还动不动就与他嬉戏打闹。两个小丫头还特别喜欢“打扮”爸爸:在他脑袋上梳小辫,手上也没个轻重,疼得汪曾祺直咧嘴。终于梳好后,女儿拽着满头扎着红、绿布条的爸爸照镜子,问他:“好不好看?”汪曾祺连连夸奖:“好看,真好看!我妞妞就是能干!”闹够了,女儿去玩别的,汪曾祺想拆掉头上的布条,便“请示”:“可以拆掉吗?”俩丫头口齿坚决地说:“不行!好不容易梳的!”于是,汪曾祺顶着一头红、绿,老老实实地写他的文章。

钱钟书常与家人寻开心。一次,他趁杨绛热天歇午,用墨笔给她画花脸,不料刚落墨杨绛就醒了,未能“得逞”。他就画了一幅杨绛的肖像,再添上眼镜和胡须,意犹未尽。后来,他在女儿熟睡后,在她肚皮上画了一个花脸。女儿醒来惊叫,他则抚掌大笑,乐不可支。有童心的人,总会找乐子,即使生活艰难或身处困顿中。 

丰子恺不但绘有大量精美的漫画(许多漫画本身就有童趣),也写儿歌。一次,女儿带邻家的几个孩子游春,回来后,孩子们仍叽叽喳喳个不停。女儿便教他们唱歌,刚唱了几句,被丰子恺拦住了。他对女儿说:“小孩子哪懂什么‘知交半零落’呀?我另写一个。”略一思忖,他边写边哼唱:“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此歌深受孩子们欢迎。 

鲁迅的“孩子气”,则表现在“舌尖之欲”上:“我有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1926年,有朋自河南来,送给他一包柿霜糖。他打开一看,“又凉又细腻,确是好东西”,便迫不及待吃起来。许广平告诉他,这是河南名产,用柿霜制成,性凉,如果嘴上生些小疮之类,一搽便好。鲁迅顿感遗憾,“可惜她说的时候,我已经吃了一大半了,连忙将所余收起,预备嘴上生疮的时候,好用这来搽”。收是收了,可是心里像着了魔似的,老惦记这甜美的滋味,以至于夜里都睡不着,实在忍不住,爬起来又吃掉大半。 

古人童心满满的也不少,尤其是文人。陆游常和他的曾孙骑竹马玩,“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 

苏东坡好玩,时不时就“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把。被贬黄州后,他与朋辈出去游玩,到了江边,“挟弹击江水”。作为一个“华发早生”的人,尤其是仕途蹭蹬,在这样的境遇下竟有这样的玩心,说明苏东坡既不丧志又天性喜乐。 

许多文学大师,终其一生,童心未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许多故事,读来令人莞尔。拥有童心的人,不论经历多少坎坷,仍然积极向上,生活中充满谐趣。丰子恺说:“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老儿童’,让别人去奇怪吧!” 

向孩子学习,保持稚气、纯净、友善的心。这样的人,永远不老。

原创文章,作者:管理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omar.cn/archives/909.html

(0)
上一篇 2024 年 5 月 29 日
下一篇 2024 年 5 月 29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