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
过去很多剧集中,老戏骨虽为配角,但却十分出彩。
尤其是很多脸熟但却叫不出名字的老演员。
她是《庆余年》中掌掴“大公主”、独断专横的“南庆太后”。
还是《上错花轿嫁对郎》里德高望重的奶奶——“齐老太君”。
也曾出演过《黛玉传》的“贾母”。
在很多观众的印象里,她是“老太太专业户”。
殊不知,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她就已经迈进了演艺圈的大门。
01
幼时,郑毓芝对表演的天分初见端倪。
在她少儿时期,家人发现她的模仿力超出常人。
于是,十二岁那年,她的人生被改写。
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的戏剧组是郑毓芝成为演员的起点。
历经一年的学习,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戏”。
只不过,由于年龄太小,只能从“上戏附中”开始读起。
从“附中”毕业后,郑毓芝一路直奔“表演系”本科进行深造。
别看她年纪不大,却很有才华。
继而,得到了“上戏”教授、也是著名导演的田稼赏识。
因此,郑毓芝在毕业公演上拿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苏联话剧《远方》中,郑毓芝出演“格拉莎”。
角色的设定是一位铁路巡道工的妻子,即一个“少妇”。
剧情上,既要演出家庭分离时的痛苦,也要符合角色的形象。
可那时的郑毓芝不过是个学生。
好在,在导演的指导下,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像野百合一样的外国妇女形象。
“格拉莎”令初出茅庐的郑毓芝备受鼓舞。
在她被分配到上海实验话剧团后,前途一片光明。
刚到团里没多久,《大雷雨》这部世界知名话剧便开始排演。
22岁的郑毓芝被选中出演女主“卡捷琳娜”。
只不过,其他人对此却颇有微词。
郑毓芝初来乍到,年纪轻轻便能挑起大梁,令几位年长的师姐十分不满。
但当时的熊佛西院长,却认为她是可塑之才。
排演时,仗着天生一副好嗓音的郑毓芝念起台词来;
声音田润,十分流利。
但老院长慧眼如炬,一眼便指出了郑毓芝的表演缺陷:
“你的眼睛里没有内容啊!”
在老院长的帮助下,被激发了灵感的郑毓芝才和角色越来越贴近。
后来,事实证明“卡捷琳娜”没有选错人。
在《大雷雨》中,郑毓芝需要随着情节不停地切换情绪。
尤其是在第二幕中一段长达十几分钟的“独角戏”。
这里,她需要将“卡捷琳娜”的惊恐、犹豫、怀疑、喜悦和对爱情的不可自持都表现出来。
并且,还需要有节奏,有层次。
没有“两把刷子”的人几乎很难完成如此复杂的表演。
而郑毓芝却令观众折服。
因为郑毓芝在这部话剧中的精彩演绎。
在上海第一届青年话剧会演中,她被授予“优秀青年演员”的荣誉。
与此同时,她的“真命天子”出现了。
02
陈茂林和郑毓芝在“上戏”既是同一届,还是同班同学。
巧的是,毕业后他们又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单位。
虽然两人有着莫大的缘分,但却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交流。
谁承想,一部《大雷雨》竟然成为了“媒人”。
女主“卡捷琳娜”的丈夫是“奇虹”。
陈茂林出演的便是这么一个“妈宝男”。
再看看那时的郑毓芝,如天仙一般美丽纯真。
两个人在舞台上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可台下,两人却越走越近。
郑毓芝被师姐们非议的时候,是陈茂林在一旁不断地鼓励。
他经常开导她要相信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那个缺乏浪漫的年代里,这份实在的关心显得尤为可贵。
陈茂林曾经笑称:
“那个时候就是在‘陪太子读书’,郑毓芝得奖,我什么也没得,不过最后娶到个好老婆,值得!”
就这样,两人从戏内发展到戏外,成为了真正的夫妻。
后来,陈茂林被调职于“上戏”,成为了表演系和导演系的老师。
夫妻两人的“矛盾”也开始多了起来。
他们时常会因为一部戏、一个角色而各抒己见。
这种争论差点让邻居误以为,两口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了解完真相后,邻居长舒一口气佩服地说:
“你俩真是一对为戏而生的夫妻。”
不过,郑毓芝出演的电视剧,陈茂林并不会刻意去看。
基本上,他从未完完整整地看过她出演的电视剧。
陈茂林虽然身为老师,但从不会对郑毓芝的表演评头论足。
更不会过问,妻子拍了什么戏,能拿多少钱。
他给予郑毓芝演员的自由,同时也对她的专业十分的信任。
1998年,郑毓芝因《婆婆媳妇小姑》被观众所熟知。
不得不说,古今中外,婆媳关系是亘古不变的难题。
许多男人被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别看戏里的她身为婆婆对儿媳百般刁难。
戏外的她却不曾令丈夫陈茂林为难。
陈茂林曾经说,自己的母亲活到98岁。
在郑毓芝与其相处的几十年里,他从未受过“夹板气”。
自郑毓芝的公公去世后,她的婆婆便独居在上海闸北。
而她和陈茂林则居住在上海龙华,与母亲相隔甚远。
因此,郑毓芝便邀请母亲搬到龙华一同居住。
但婆婆却认为,两代人之间仍需要保持距离,方能让感情更好。
这份开明,深深触动了郑毓芝的内心。
机缘巧合之下,郑毓芝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通过置换,夫妻二人将自己同小区的另一套房子买下。
这样既能照顾婆婆,又不会让彼此的距离太近。
而在郑毓芝升任为婆婆后,她和儿媳的相处有过之而无不及。
郑毓芝的儿子和儿媳妇长年居住在澳大利亚。
儿媳每次见到婆婆前来探望,都会提出给老两口申请“永久居住权”的事情。
不过,陈茂林和郑毓芝都没有同意。
看似是不想给小两口添麻烦,实则他们有着自己的坚持。
03
从《上错花轿嫁对郎》之后,郑毓芝多活跃于荧幕之上。
不是出演“老太君”便是“皇太后”的角色。
之所以,她能够将此类人物塑造得入木三分。
全凭这位老戏骨在背后下足了功夫。
进组前,郑毓芝会对人物做好“功课”。
生活年代、政治背景、人物性格特征、周边关系等,都被她一一掌握。
而她更坚持拍戏的“三大要素”:“真诚、一丝不苟、真实。”
即便是她年过八旬,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她也没有丝毫懈怠。
在《两个人的世界》当中,郑毓芝出演戏份不多的“好婆”。
开拍前,她一遍遍地背诵台词,尽力做到烂熟于心。
拍摄中,她的眼神、细节、手势一点也不马虎。
最终呈上荧幕的,是观众极力赞赏的“好婆”形象。
除了演戏,晚年的郑毓芝,十分热衷于扶持后辈。
许多年轻的演员都曾得到过这位老艺术家的照拂。
比如在拍摄《上错花轿嫁对郎》时,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
其中一位青年演员的演技令导演不太满意。
多次重拍一场戏,以至于拖累了拍摄的进度。
在导演的示意下,郑毓芝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辅导员”的重担。
在她一句句地对词,和手把手的教学下,那场戏终于过关了。
从那以后,只要有青年演员上门求教,她便有求必应。
闲暇时间里,郑毓芝和陈茂林会应学生邀请,帮忙拍戏。
祖国的大好河山,皆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康定情歌》里,两人再次搭档。
一个出演了男主角的老年时期,一个饰演“藏族老妈妈”。
彼时,两个快八十的老年人,身边没有助理,有的只是彼此之间的互相照顾。
从青葱时代到迟暮之年,两人的关系源远流长。
郑毓芝和陈茂林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默契。
无论是学校、剧团、还是家里的事情,他们充满了共同语言。
两人时常在家中探讨、研究、分析某部作品。
这期间,陈茂林对这些影视舞台发表的独到见解给了郑毓芝莫大的帮助。
只不过,2018年陈茂林因病去世后,郑毓芝痛心疾首的同时也深感遗憾。
不过,老伴儿的去世也令她幡然醒悟。
已经八十多岁的郑毓芝,为了延长自己的演艺生涯,开始坚持养生。
每天早上醒来后,她都要进行自我按摩。
不仅如此,每周她会坚持前往专业的足浴店一到两次。
在经过专业的手法按摩后,整个人也会神清气爽。
在饮食上,她讲究荤素搭配,清淡为主。
在作息上,她也十分规律。
每晚十点入睡,第二天六点起床,睡足七到八小时,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哪怕是家里已经请了钟点工,郑毓芝仍坚持做家务。
比如打扫卫生,又或者买菜做饭。
身体上的健朗,令人不由自主的艳羡。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另一位老戏骨——郑佩佩。
说起来,她比郑毓芝的年龄还小10岁。
身为老戏骨,她却没有郑毓芝的晚年这么幸运。
结语
如今,郑毓芝已经88岁了。
虽然在演艺圈没有大红大紫,名气也远不如其他老戏骨。
但她的演技和对演艺圈的贡献是有目共睹。
私下里,晚辈演员见了她也会尊称一句“老师”。
祝福她在未来的日子里身体康健,再为观众呈现好的影视作品!
原创文章,作者:管理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omar.cn/archives/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