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一个人来代表梁山好汉这个团体,那么“行者”武松一定会是大部分人心中的最佳人选,就因为他不仅有一身绝顶神功,而且杀伐果断,书中与武松相关的桥段,都堪称爽快至极。
无论是“景阳冈打虎”“怒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还是“血溅鸳鸯楼”,武松的每一次表现都配得上作者赋予他的“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的评价。
(西门庆、潘金莲剧照)
不过即便施耐庵给了武松最多的戏份,却依旧给读者留下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疑惑之处,比如他杀潘金莲时没有半点犹豫,可为何又放过了孙二娘那毒妇?
一、怒杀潘金莲
武松绝非完人,在这个角色初登场时,施耐庵就毫不掩饰的将他的缺点给写了出来,他是这么向宋江介绍自己的。
“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今已一年有余。”
从这里来看,武松这人的行事风格是十分冲动的,稍有不合,就会出手杀人,这也为他杀死潘金莲埋下了伏笔。
(武松、潘金莲剧照)
那潘金莲不是什么好女人,但也不可否认,她确实是生得花容月貌,正因为如此,清河县和阳谷县的男人才会为她倾倒,可武松似乎却不吃她这一套。
当初潘金莲勾引武松时,双方就有这么一番对话。
原著道:“那妇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跤。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
从这里来看,他似乎对女性毫无兴趣。
(武松杀潘金莲剧照)
其实从他后来血溅鸳鸯楼的表现也不难看出,张都监赐给武松的那少女玉兰也惨死在他的刀下,足见他确实不懂“怜香惜玉”是何意。
而这也是奇怪的地方,既然如此,武松面对恶女孙二娘的时候,也应该毫不留情的痛下杀手才是。
二、该杀的孙二娘
孙二娘后来也上了梁山,成了七十二地煞之一,但这绝不代表着她是个好女人,抛开性别不谈,她本身就可以说是个魔头。
武松初遇孙二娘时,施耐庵就丝毫没有避讳去描写孙二娘的恶。
书中只道:“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见武松同两个公人来到门前,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见那妇人如何?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红裙内斑斓裹肚,黄发边皎洁金钗。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上身穿绿衫,下身穿红裙,这奇葩打扮倒还没什么,只是孙二娘那浑身上下透露的杀气就足够让人不寒而栗,武松是何等机警之人,他自然能察觉到这女子绝非等闲之辈。
事实上他造访十字坡之前,就已经听说了这么一首“诗”,只道是:“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而后来他的经历也印证了这打油诗所言非虚,孙二娘对武松也是走的那一套流程,先将他麻翻,然后再痛下杀手,最终杀人越货,甚至连尸体也不放过,剁碎了还能当包子馅。
(张青、孙二娘剧照)
所以这孙二娘别说配不配被称为好汉了,应该讨论的是这样的人是否配被称之为人,简直是猪狗不如。
所以当武松擒下孙二娘之后,就应该为民除害,杀之而后快,可他为何没这么做?
相反,在孙二娘的丈夫张青一番劝说之下,武松便放了孙二娘,更奇葩的是他甚至与这对贼夫妻义结金兰,这才有了后来三人一同在梁山落草的事。
所以武松为何在面对恶人时选择区别对待?
答案或许很简单,武松也有自己的软肋。
三、武松的软肋
武松杀孙二娘时,书中的细节十分值得玩味。
那贼妇是先解了衣衫,只道是:“那妇人一头说,一面先脱去了绿纱衫儿,解下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
莫不是武松见了孙二娘这装扮起了色心?当然不是,前文已经解释过,武松面对潘金莲不为所动,面对无辜的玉兰也能痛下杀手,他根本不在乎对方是什么人,只要可能对他不利,或者说是他的仇人,他就会痛下杀手,对孙二娘,也当如此。
不过武松抱着孙二娘时,他们夫妇的一番话却足以让武松顿时心软。
你且看原著描述:“那人道:‘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武松回道:‘然也。’那人纳头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识。’……那人便叫妇人穿了衣裳,快近前来拜了都头。武松道:‘却才冲撞阿嫂,休怪。’那妇人便道:‘有眼不识好人,一时不是,望伯伯恕罪。且请去里面坐地。’”
(武松、孙二娘剧照)
你看,张青夫妇给足了武松面子,这场景与当初武松遇上宋江时何其相似,那时的武松甚至还没打虎,只是个小角色,宋江却格外抬举他,这也是为何后来武松甘心服从宋江一切的安排的原因,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何况此时的张青夫妇还好酒好菜招待了武松一番,这即是武松最大的软肋。
再加上孙二娘本来也与武松没什么仇怨,她想杀武松,也只是照惯例行事,二人没私仇,误会解开,自然也没必要死斗到底了。
说白了,江湖从来都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施耐庵将这一点写得很透彻。
原创文章,作者:管理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omar.cn/archives/1630.html